正文 第48节

作者:东莞郭菁菁
    2010-10-1017:05:28

    继续发《清朝的十二月令图》上面发了一月、二月。下面接着再发。

    三月,杏花的歌声在飘

    四月,大清的景色如烟

    五月,日出江花红胜火哟

    六月,柳丝线,人心思也长

    2010-10-1212:28:51

    41

    安民养民,只是一个国家新兴体的基本立足点。

    一个政权要得到磅礴与舒泰的视野,则必须吸引更高层次的社会俊杰之士,渗透到这个新生的政权中来。

    清太宗是深谙其间奥妙的一位政治大家。

    他为此说:“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清太宗皇太极在渡过了最为紧迫的吃饭危机之后,采取的另一个利民措施,便是开科取士。

    诸位看官,可切莫小瞧了“开科取士”这四字真言哟。

    稔熟中国历史的人们大抵都晓得,在中国悠悠千载的传统社会间,以读书为业,不事生产的士族阶层,其实是一个很有面子的特殊阶层。

    他们在平和的年代,人生的向往是通过了政府的开科取士,加入到政府的治国安邦的进程中。有那样一条前程俣俣的路子摆在那里,即使是他们的一时未济,士子们都乐意充当了政府与一般民间对话的桥梁。当年大字不识的普罗大众们,因为自身见识的局限,他们是没有直接与政府对话的能力的。

    可是,倘若是遇上动乱的年间,则无论政坛的实体如何走马灯式的变换着,归结到最后的决赛,士族人心的向背,往往都成为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倘使一个聪明的政治家预支得卿卿士子的期许,政治家的心声就可以迅速地在基层的百姓中间激起反响。天下大势也就据其大半了。

    中国士子千百年的儒学浸润,已形成了“学得锦绣文章,售与帝王家”的菁深之观念。

    大乱过后的开科取士,就往往成为了一代明君、启动仁政的钥匙了。

    努尔哈赤的时代,女真族的第一代领导班子中,多数人都是直接从茹毛饮血的氏族社会,直接跳跃过来的。他们自身目不识丁,对于士子们的读书明理也就缺乏一种认识的前提。当时,努尔哈赤虽然也养着几个像范文程那样的读书人,但努尔哈赤是抱了一种养而不重用的猎奇心理、来与读书人相处的。所以,像当时的阿敏、莽古尔泰等核心领导班子的成员,都对于范文程之辈欺侮过甚。莽古尔泰就曾经当面冲着范文程吐唾沫星子。

    至于,明朝那些来不及逃走的生员们,当年后金的君臣上下,都觉得是一个惹事的祸殃,因而采取滥砍滥杀的势态。

    辽沈地区读书人的种子,一时几乎灰飞烟灭。
登陆7z小说网(www.7zxsw.com)阅读《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最新章节^-^[手机版请访问http://i.7z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