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6-2518:44:17

    【续上】

    周恩来在1949年9月18日参加中国人民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备会发起人会议中,就新政权的性质和特点作了解释。

    他说:我们将要建立的政权“是民主集中制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是对立的”,“在制度的基本方向上是同苏维埃制度相同的”,但又“不完全同于苏维埃制度”,这一政权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周恩来这里所说的与苏维埃的不同,一是指现阶段允许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政权的基础,二是指专门设立了国家主席这一代表国家的最高职位,而不象苏联那样,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即是国家元首。

    这一重要的不同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们,理解为中国人习惯上可以接受一个类似于传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1】

    当这个能使社会秩序,由混乱走向稳定的最高统治者出现时,人们即会接受他,而不管他在此之前是一个社会小混混(如刘邦),还是一个讨饭吃的和尚(如朱元璋),或者是现有政权的造反者(如李渊)。

    民主派人士原本对**要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和**心生疑虑,现在却因为**带领他的造反者,推翻了令民主派人士失望的蒋中正政府而自愿接受**的领导,既连那个两次拒绝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邀请其出任教育总长的黄炎培,都在周恩来的劝说下出任了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2】

    【1】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1-42、46页。该书认为:“中国的革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建立新中国的最容易的道路,办法是在继承下来的最高权力的结构中,保持受过信仰熏陶的官僚集团和能使中国社会井井有条的普遍存在的正统观念。”“这等于说,国家统治者本人是国家权力的化身并理应获得其政权的正统性。”“我们已经注意到,在20世纪所有的新事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党派专政取代了家族王朝的统治。”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4页。

    2011-06-2518:47:05

    【续上】

    1949年10月1日下午二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然后,中央人民政府全体成员,跟随着**登上**城楼。

    当**出现在主席台时,广场上30万人民高呼着“**万岁”的口号,使那迎风招展的红旗更加鲜艳。

    下午三时,开国大典隆重开始,**用响亮的声音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代表新中国国体的五星红旗升起后,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3】

    【3】逄先知等编,**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5页。

    2011-06-2518:48:18

    【续上】

    多年后,参加开国大典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决不虚度我这第二个青春》文章中回忆说:

    “1949年10月1日下午,当我走上**的时候,往下一看,一个完全未曾想像过的,永远不能忘记的景象突然呈现在我眼前:一片红色的海洋!群众的力量在我眼前具体化、形象化了。但我脑子里同时又发生了一个大问号:这乱哄哄的四亿五千万的人群,**又将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力量呢?社会主义改造又将怎样改造法呢?但同时,对**、**的一种信任告诉我,他们(十年前我当然只能把党看做“他们”)会有办法的。当然,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自己也就是那一片红色海洋中的一滴水,就是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党已经把我“组织”到一个大集体中,我的一点微薄的力量已经得到发挥,而且我自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了。”(梁思成《决

    不虚度我这第二个青春》)

    2011-06-2519:05:06

    【续上】

    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城楼,与梁思成一起见证了中国又一个新政权的诞生。

    正是这个梁思成,曾经建议中央政府办公地,选址在城外的公主坟一带,以便将未毁于炮火的北京老城完整地保护下来。

    但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北京老城的墙砖很快成了政府办公楼的建筑材料,但那飘荡在北京城上空的“**万岁”之声,却持续了下来,并被书写在**城楼一侧的护墙上。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人民,不知自己迷失在38年前被倾覆的帝制国体的瓦砾中,而将命运交给了制定这个国体的伟大领袖的无穷魅力中,并等待着被改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人,却像梁思成那样,不知“自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了”。
登陆7z小说网(www.7zxsw.com)阅读《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手机版请访问http://i.7zxsw.com]